德国纳粹元帅伦德施泰特简介
- 未分类
- 2025-10-18
- 3
简介...
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Gerd von Rundstedt)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具影响力的高级将领之一,1875年12月12日出生于普鲁士贵族军事世家。他的一生贯穿了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三个历史时期,其军事生涯长达四十余年,见证了德国近代史上最动荡的岁月。,
,伦德施泰特早年接受传统普鲁士军事教育,1892年进入格罗斯利希费尔德军校,随后加入德意志帝国陆军。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色,担任参谋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战略指挥经验。战后,尽管《凡尔赛条约》严格限制德国军备发展,伦德施泰特仍留在缩编后的十万国防军中,逐步晋升至高级职位。到1930年代初,他已成为德国陆军中备受尊敬的资深将领。,1938年,伦德施泰特被任命为第2集团军群司令,并在德国吞并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苏台德地区的过程中承担军事指挥任务。虽然他对纳粹政权的政治极端主义持保留态度,但作为职业军人,他选择服从命令。1939年波兰战役爆发时,他指挥南方集团军群成功实施闪电战,迅速击溃波军主力,为德国赢得战争初期胜利立下战功。,1940年法国战役中,伦德施泰特的战略眼光尤为突出。他支持曼施坦因提出的“镰刀切割”计划,主张装甲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绕过马奇诺防线,从侧翼包抄盟军。这一大胆构想最终成为德军取胜的关键。他所指挥的A集团军群在战役中发挥核心作用,迫使英法联军撤退至敦刻尔克。尽管后来希特勒下令装甲部队暂停前进引发争议,但伦德施泰特在整个西线战役中的战略部署广受军事史学家肯定。,1940年7月,因战功卓著,伦德施泰特被授予德国陆军元帅称号。此后,他先后担任西线总司令、东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要职。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他率部深入苏联南部,攻占乌克兰多地,但在进攻斯大林格勒外围时因战局不利与希特勒发生分歧,于1941年底以健康原因辞职。这反映了他与纳粹最高领导层在战略决策上的矛盾——他主张弹性防御与战略撤退,而希特勒则坚持死守每一寸土地。,1942年,由于东线局势恶化,希特勒重新启用伦德施泰特。他再度出任西线总司令,负责筹备大西洋壁垒的防御工事,以防盟军登陆。然而,由于资源匮乏、兵力分散以及希特勒对战术细节的过度干预,防御体系始终未能完善。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后,德军节节败退。尽管伦德施泰特多次建议进行战略性撤退并请求增援,但均遭拒绝。他曾直言:“这场战争已经输掉了。”此言被报告给希特勒,导致他于同年7月被解职。,值得一提的是,伦德施泰特虽为纳粹德国高级将领,但并未加入纳粹党。他对党卫军的暴行保持距离,也曾反对处决政委和屠杀平民的命令。然而,他也未公开反抗政权,其指挥下的部队仍参与了占领区的镇压行动,因此无法完全摆脱战争责任的道德质疑。战后纽伦堡审判中,他因年老体衰未被列为被告,但被盟军羁押审查直至1948年释放。,伦德施泰特代表了传统普鲁士军官团的典型形象:忠诚于国家而非政党,重视军事专业性,强调纪律与荣誉。然而,在极权体制下,这种“非政治化”的职业军人角色反而为暴政提供了执行工具。他的个人操守虽高于许多纳粹高官,但其沉默与服从客观上助长了战争机器的运转。,1953年2月24日,伦德施泰特在汉诺威附近的一家疗养院去世,享年87岁。他的葬礼按照传统军事仪式举行,一些前德军将领出席悼念。西方盟国对其评价复杂:既承认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批评其未能抵制不义之战。,总体而言,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是一位极具战略头脑的职业军人,其军事成就不可否认,但他所服务的政权犯下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罪行之一。他的生涯折射出一个深刻的历史命题:当国家走向极端,职业军人应如何在职责与良知之间做出抉择?这一问题至今仍值得深思。
,伦德施泰特早年接受传统普鲁士军事教育,1892年进入格罗斯利希费尔德军校,随后加入德意志帝国陆军。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色,担任参谋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战略指挥经验。战后,尽管《凡尔赛条约》严格限制德国军备发展,伦德施泰特仍留在缩编后的十万国防军中,逐步晋升至高级职位。到1930年代初,他已成为德国陆军中备受尊敬的资深将领。,1938年,伦德施泰特被任命为第2集团军群司令,并在德国吞并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苏台德地区的过程中承担军事指挥任务。虽然他对纳粹政权的政治极端主义持保留态度,但作为职业军人,他选择服从命令。1939年波兰战役爆发时,他指挥南方集团军群成功实施闪电战,迅速击溃波军主力,为德国赢得战争初期胜利立下战功。,1940年法国战役中,伦德施泰特的战略眼光尤为突出。他支持曼施坦因提出的“镰刀切割”计划,主张装甲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绕过马奇诺防线,从侧翼包抄盟军。这一大胆构想最终成为德军取胜的关键。他所指挥的A集团军群在战役中发挥核心作用,迫使英法联军撤退至敦刻尔克。尽管后来希特勒下令装甲部队暂停前进引发争议,但伦德施泰特在整个西线战役中的战略部署广受军事史学家肯定。,1940年7月,因战功卓著,伦德施泰特被授予德国陆军元帅称号。此后,他先后担任西线总司令、东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要职。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他率部深入苏联南部,攻占乌克兰多地,但在进攻斯大林格勒外围时因战局不利与希特勒发生分歧,于1941年底以健康原因辞职。这反映了他与纳粹最高领导层在战略决策上的矛盾——他主张弹性防御与战略撤退,而希特勒则坚持死守每一寸土地。,1942年,由于东线局势恶化,希特勒重新启用伦德施泰特。他再度出任西线总司令,负责筹备大西洋壁垒的防御工事,以防盟军登陆。然而,由于资源匮乏、兵力分散以及希特勒对战术细节的过度干预,防御体系始终未能完善。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后,德军节节败退。尽管伦德施泰特多次建议进行战略性撤退并请求增援,但均遭拒绝。他曾直言:“这场战争已经输掉了。”此言被报告给希特勒,导致他于同年7月被解职。,值得一提的是,伦德施泰特虽为纳粹德国高级将领,但并未加入纳粹党。他对党卫军的暴行保持距离,也曾反对处决政委和屠杀平民的命令。然而,他也未公开反抗政权,其指挥下的部队仍参与了占领区的镇压行动,因此无法完全摆脱战争责任的道德质疑。战后纽伦堡审判中,他因年老体衰未被列为被告,但被盟军羁押审查直至1948年释放。,伦德施泰特代表了传统普鲁士军官团的典型形象:忠诚于国家而非政党,重视军事专业性,强调纪律与荣誉。然而,在极权体制下,这种“非政治化”的职业军人角色反而为暴政提供了执行工具。他的个人操守虽高于许多纳粹高官,但其沉默与服从客观上助长了战争机器的运转。,1953年2月24日,伦德施泰特在汉诺威附近的一家疗养院去世,享年87岁。他的葬礼按照传统军事仪式举行,一些前德军将领出席悼念。西方盟国对其评价复杂:既承认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批评其未能抵制不义之战。,总体而言,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是一位极具战略头脑的职业军人,其军事成就不可否认,但他所服务的政权犯下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罪行之一。他的生涯折射出一个深刻的历史命题:当国家走向极端,职业军人应如何在职责与良知之间做出抉择?这一问题至今仍值得深思。 上一篇:重生军旅高干文
下一篇:娇兰是一个怎么的品牌呢